縱觀世界和我國各地果園土壤管理的經驗,管理方法主要有:清耕法、生草法、清耕——作物覆蓋法、免耕法、覆蓋法等。歐美和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果園土壤管理以生草法為主,果園生草面積達55%~70%以上,甚至高達95%左右,因這種方法便于機械作業。我國的果園土壤管理長期以來以清耕法或清耕——作物覆蓋法為主,占果園總面積的90%以上。免耕法和覆蓋法有一定發展,生草法正在試驗推廣中。
1、清耕法:清耕法是園內長期休閑并經常進行耕作,使土壤保持疏松和無雜草的狀態。清耕法一般有秋季的深耕和春、夏季的多次中耕及淺耕除草,它可使土壤保持疏松,微生物活躍,有機物質分解快,土壤匯總的養分生物有效性較高。但如長期清耕,也會使土壤有機質減少,土壤結構變壞,影響果樹生長發育。秋季深耕一般深20厘米,生長季節中耕和淺耕,一般以5~10厘米為宜。
2、清耕——覆蓋作物法:即在果樹需肥水多的時期進行清耕,在后期和雨季種植覆蓋作物,待覆蓋作物長成后適時將覆蓋作物翻入土壤中作肥料。這是一種好的土壤掛你方法,它吸收了清耕法和生草法各自的優點,但選擇的作物應具備生長期短,前期生長慢,后期生長快,枝葉茂密,翻耕入土后容易分解,耐陰、容易栽培等特點。
3、生草法:即在除樹盤外的果樹行間種植禾本科和豆科等草類,并于關鍵時期和刈割后以之覆蓋地面。歐美一些國家,果園實施生草法歷史長久。實踐證明,從水土保持和現代化管理出發,生草法是果園優質高產高效的較理想的方法之一。其優點是:(1)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,改良沙荒地和鹽堿地:由于生草法減少了土壤耕作工序,草在土層中盤根錯節,固土防沙能力很強;同時在生草條件下土壤顆粒發育良好,土壤的“凝聚力”大大增強;生草覆蓋地面,地溫變化小,水分蒸發少,鹽堿土壤反堿減輕。(2)提高土壤肥力:生草刈割后覆蓋于地面,而草根殘留于土壤中,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,改善了土壤結構,協調了土壤水肥氣熱條件,提高了某些營養元素的有效性,校正果樹某些缺素癥,對果樹生長結果有良好作用。據試驗,連續種植5年白三葉草和鴨茅,土壤有機質從0.5%~0.7%提高到1.6%~2.0%以上。由于生草對磷、鈣、鋅、硼、鐵等營養元素的吸收轉換能力很強,從而提高了這些元素的生物有效性,所以生草果園果樹缺磷、缺鈣病癥較少見,并且果樹的缺鐵黃葉病、缺鋅小葉病、缺硼的縮果病等也不多見。(3)創造生態平衡環境,提高果樹抗災害的能力:生草果園土壤溫度和濕度的季節和晝夜變化小,有利果樹根系的生長和吸收活動。雨季時,生草吸收和蒸發水量增大,縮短了果樹淹水時間,增強土壤排水能力;干旱時,生草覆蓋地面具有保水左右。因此,不論是旱季還是雨季,生草園的果實日燒病害很輕,落花落果的損失也較小。同時,生草條件下果樹害蟲的天敵種群數量大,增強了天敵控制蟲害發生和猖獗的能力,減少農藥投入和對環境的污染。所以生草果園的果實產量和質量一般都高于清耕果園。(4)便于機械作業,省工省力:生草果園,機械作業可隨時進行,即使是雨后或灌溉后的果園,也能準是進行機械噴灑農藥、肥料、修剪、采收等自動化作業,不誤農時,提高工效。
生草法也有其缺點:(1)生草與果樹爭奪肥水問題:生草掙在旺盛生長期,其吸收營養能力強于果樹,特別是氮素和水分,導致果樹根系上浮,生長勢減弱。(2)對土壤理化性的影響:若長期種草,土壤表層常板結,通氣不良,一昂小果樹根系的生長和吸收,因此,應及時清園更新。
目前,我國水土流失嚴重,土壤貧瘠,勞力緊缺,年降雨量在450~750毫米左右或具有一定灌溉條件的落葉果樹栽植區,是實施生草法提高果園總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。
|